字 | 動 |
释义 | 動〔动〕 《説文》:「動,作也。从力,重聲。𨔝,古文動从辵。」 dòng ㊀《廣韻》徒揔切,上董定。東部。 ①行动;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活动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「動,作也。」《易·繫辭上》:「擬之而後言,議之而後動。」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「為民父母,使民盻盻然,將終歲勤動,不得以養其父母。」趙岐注:「動,作也。」唐王維《丁㝢田家有贈》:「晨鷄鳴鄰里,羣動從所務。」也泛指其他生物的活动。《吕氏春秋·開春》:「開春始雷,則蟄蟲動矣。」 ②做,对某事物采取行动的泛称。《慎子·威德》:「明君動事分功必由慧。」唐孟浩然《同王九題就師山房》:「軒窗避炎暑,翰墨動新文。」《水滸全傳》第六十二回:「衆人一齊上馬,動着鼓樂,迎上三關。」 ③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状态。与「静」相对。如:挪动;流动;兴师动众;风吹草动。《篇海類編·身體類·力部》:「動,静之對。」《左傳·閔公元年》:「魯不棄周禮,未可動也。」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中国语文的新生》:「特殊人物的成规,动他不得。」 ④动摇;震撼。《詩·商頌·長發》:「膚奏其勇,不震不動。」鄭玄箋:「不震不動,不可驚憚。」唐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:「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,風雨不動安如山。」李大钊《乙卯残腊在太平洋舟中作》:「义声起云南,鼓鼙动河北。」 ⑤感应;感动。如:动人;感天动地。《吕氏春秋·具備》:「説與治不誠,其動人心不神。」高誘注:「動,感;神,化。言不誠不能行其化。」唐皮日休《三羞詩》之二:「前日殘卒回,千門萬户哭,哀聲動閭里,怨氣成山谷。」毛泽东《七律·答友人》:「洞庭波涌连天雪,长岛人歌动地诗。」 ⑥使用。如:动笔;动手;动脑筋。《管子·任法》:「不事心,不勞意,不動力。」宋陳造《贈送行諸公》:「老懷易作惡,别語毋動喙。」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「君子动口不动手!」 ⑦起始;发动。如:动工;动身。《吕氏春秋·音律》:「太蔟之月,陽氣始生,草木繁動。」高誘注:「動,生。」《史記·樂書》:「情動於中,故形於聲,聲成文謂之音。」元關漢卿《拜月亭》第三折:「𡄖待不你箇小鬼頭春心兒動也。」 ⑧动物。《文心雕龍·原道》:「傍及萬品,動植皆文。」 ⑨书法用语,表示笔力生动。唐竇臮《字格》:「如欲奔飛曰動。」 ⑩动词的省称。 ⑪中医脉象,指脉搏滑数有力,跳突如豆。《脉經·脉形狀指下秘訣》:「動别見於關上,無頭尾,大如豆,厥厥然動摇。」 ⑫不觉;不经意。唐高適《别楊山人》:「不到嵩陽動十年,舊時心事已徒然。」 ⑬往往;动不动。如:动辄得咎;动以千计。清劉淇《助字辨略》卷三:「凡云動者,即兼動輒之義,乃省文也。」《史記·律書》:「且兵凶器,雖克所願,動亦秏病。」宋王安石《甘棠梨》:「車輸動盈箱,舟載輒連柁。」《鴉片戰争文學集·全粤義士義民公檄》:「其來動勞數萬里,其衆不滿數萬人。」 ⑭方言。吃(多用于否定式)。如:不动荤腥;他向来不动鱼虾。 ⑮姓。《萬姓統譜·送韻》:「動,見《姓苑》。」 ㊁《集韻》覩動切,上董端。 〔振動〕古代一种拜礼的名称。《集韻·蕫韻》:「動,振動,拜也。」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:「辨九𢷎(拜)……四曰振動。」鄭玄注引鄭大夫曰:「動,讀為董,書亦或為董。振董,以兩手相擊也。」清顧炎武《日知録》卷二十八:「振動,即喪禮拜而後踊也……蓋凶事之振動,猶吉事之稽首,皆拜之最重者也。」 |
随便看 |
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,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、意思、用法、释义、造句等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,是您工作、学习的好帮手。